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家乡南阳宛城溧河店的古驿站 千年古路流成河、历史变迁故事多。 溧河店驿站是出南阳驿〔设在城南关〕的第一个驿站。什么是驿站,多数对它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现在很多快递网点挂着驿站的名字,其实并不完全理解它的含义。这里我简要把驿站作一注解。 光照宛南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凡州县往来公文,都有铺递传送。 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就要填写连排单。公文限“马上飞递”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紧急公文则标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样,按要求时限送到。但不得滥填这种字样。驿站管理至清代已臻于完善,并且管理极严,违反规定,均要治罪。 光照宛南古城墙驿站驿长和驿卒都负有责任,各朝在法律中都有明文规定,稍有差错,便要受到严厉的处置。唐朝规定,驿长负有的职责中必须每年呈报驿马的死损肥瘠,以及经费支出等账目明细表。对驿卒他们的身份低下,但是最重要的邮递人员,不论烈日,寒风,大雨,冰雪都身背公文袋,日日夜夜奔跑在驿道上。规定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不换马则“杖八十”。唐朝还规定,凡文书在途中耽误行期,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最重可处徒刑两年。若耽误是重要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如因文书耽误而导致军事上严重后果者,判处绞刑。 文名四海一般来说盗贼是不敢抢劫偷盗驿卒他的重要文件,以免遭受官方剿杀。但交战的敌方往往会派间谍途中拦截情报,所以常采取派兵保护或变化传递途径等各种措施。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邮驿的速度与数量与今天无法相比,但就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来说并不亚于现代通讯运输。可以说那时的成就也是我们现代文明的基础的一部分。驿站与当今的邮政系统、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等,确有异曲同工之处。 豫南首郡过去南阳的古驿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有记载的听说有荆襄古驿道〔从南阳到长安咸阳,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唐河古驿道〔沿现在的国道走向〕。方城古驿道〔老许南路走向〕等。其中以唐河古驿道为繁华之最因唐河地处于南阳盆地的东南边沿,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北抵汴洛,南及荆襄。西通秦陇,东惯江淮。再加上唐河南北的水上船运,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南阳城西门溧河店驿站是出南阳驿的第一个驿站,特别是走在唐河驿道上,基本上是八里一店十里一铺。出南阳向东南八里是溧河店,接着是双铺〔古称双人铺〕,及官店〔古称官家店〕到汉冢〔过去叫大姑冢或烧脚铺〕,半站店,桐寨铺等,一店一铺直达唐河,随后延伸到江淮及东南各省。其它地方的店,铺设置驿站名称就有所改变了。当时唐河是南阳的交通枢纽,出南阳的第一站又是溧河店驿站,再加上溧河店街又是当时南阳的商贸重地,街道上骑马的,抬轿的,推车的,挑担的官商往来,车水马龙可谓盛矣。除唐河驿道外,出南阳驿去襄阳驿道和方城驿道都要从溧河店驿站通过。那可不是现在的交通网络走向。历史的变迁早已使千年的古道变成了河。 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秋思〕道出了古驿道的人文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腸人在天涯。 中国传统文化,应大力弘扬溧河店的古驿站听老辈人传说,就建在当时最繁华的南寨门内,和后来的关爷庙相邻,也就是解放后二队曹胜发的老宅附近,曾经当过大队部,合作化时是二队的牛屋院。古驿站坐东朝西,当时有驿舍十数间,及马厩,驿厨等。门前的四个拴马桩是方形中间有空的石柱做成,有一人多高。听说解放后才逐渐消失。当时院内树木遮阴,房舍整洁,邮铃叮当,驿马嘶叫。 出南门不足百米处,有一方型深坑,和东边一股细流相通,传说坑底还有个泉眼经常冒水,一年四季水质清澈听说那就是驿道上的饮马坑,后人习惯叫田坑,地址就在溧河店三组南寨外的地中间,此坑近几年才逐渐填平消失。 历史悠悠,时光荏苒。溧河店驿站承载了多少历史的厚重。记述了多少客商轶事,人文景观。溧河店驿站由于是出南阳府的第一个驿站。出东门向东南是唐河古驿道,就是现在的老国道走向。去东北可走方城驿道直至汴洛,东门外的驿道旁又有奶奶庙的香火鼎盛。旁边有一亭台,古时叫十里长亭,那可是专供官僚,贵族迎送宾客的地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古老的溧河店街古色古韵的绝妙风光。 白河南阳母亲河,流淯锦带溧河店街的南门内设有交通驿站,当然是最繁华的商贸中心,出南门经饮马坑〔田坑〕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去唐河驿道的小路,另一条是去西北的襄阳驿道。也就是现在的南都路南头翻过一分干渠向南的荒水沟,那可是最早的南新路。 走出溧河店驿站,踏上去西北的襄阳驿道,不足一里路,也就是现在的瓦房庄东边,八里岔西边,有一处荒地叫庞岗,现在70多岁的人都知道,庞岗上建一土地庙,传说当时可灵验了。烧香的人们熙熙攘攘,来往不断,大部分是妇女和老人。不少虔诚者焚香磕头后,只要在附近任意采上几棵草,或在小水坑里舀上一点水。回去吃了就能治好百病。可笑的愚昧早已成过去,但不少人说到路边的庞岗土地爷还饶有风趣。 出溧河店南门在去东南的小路上,距饮马坑〔田坑〕约一里多处,有一处叫三浅坑的地方,因路东有一坑,路西有两坑,故称三浅坑。在汉代王莽撵刘秀时,因白河滩一战刘秀大败。只好向东南落荒而逃,刘秀刚过了溧河桥,王莽的人马就快要追上了。刘秀只好顺着溧河店西寨外向南奔走,惊慌中战马踢翻了一个珠宝商人的大车,使珠宝滚落一地,王莽人马只顾抢夺珠宝,才使刘秀逃过一劫。因此西寨外这段寨河也叫珠宝河。刘秀刚逃到溧河店南门,想进南门再出东门走唐河驿道,但怕王莽兵至,只好从南门外走小路过三浅坑,再走唐河驿道向大姑冢奔去。当时刘秀人困马乏,天又刚下过小雨,路上行走困难。到三浅坑时已是黄昏初更,谁知三浅坑内蛙声连片,此起彼伏。听迷信人说那是青蛙为了朝圣,才拚命的叫唤。直叫得刘秀心烦意乱,就对着东边的坑随便说道,滚那边叫去。话音刚落东边坑里的青蛙顿时不叫了,只有西边坑里的青蛙还在继续叫着。后来听人们传说三浅坑里的青蛙始终是一边叫唤,一边不叫。这难道真的是圣言难违吗?,以我看可能是地理的因素和水质的原因吧。 淯阳桥北头古城墙淯流锦带溧河店的古驿站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但驿道上流传的故事不少人还在细细评说。古老的源溪寨如诗如画,当年的溧河店趣闻众多。南门内的古驿站,驿马嘶叫。东门外的长亭旁官轿不绝。十里长亭记载了当年的官文化,驿道上含赋了多少文墨骚客。你可曾知道柳下惠的故事吧?春秋时期坐怀不乱的柳下惠,那可是正人君子的楷模。它说的是进京赶考的举人柳下惠,在冰天雪地里偶遇快要冻死的少女。柳下惠为了救人,解开自己的衣裳,拥少女入怀,待少女苏醒后以身相许。而柳下惠严厉拒绝说,我为的是救妳性命,并没有其它意思,然后把姑娘按屯到一户人家,自己又上路赶考去了,但这个故事传说纷纭,是真是假各地有不同说法。 淯阳桥其实在惠风和畅的博文里,就有另一种传说,说是在北宋时期,住在大姑冢西边柳树营的柳下惠,在宛北净土庵张千户家当私塾先生,因回家探亲,路经溧河店十里长亭,当时狂风大作,暴雨下个不停,只好进长亭躲避风雨,而偶遇远道而来的林娥姑娘去十八里屯给母亲抓药,也到长亭避雨至此。二人相遇似曾相识,后曾几经周折才在溧河店十里长亭成就了一段柳林会的姻缘佳话。 柳下惠的故事流传几千年了,一个是春秋时期坐怀不乱的真君子,一个是北宋时期在溧河店十里长亭成就姻缘的柳林会。各有千秋,任由评说。 数千年的驿道承载了多少历史的积淀,星罗棋布的驿站接纳了八方宾客。溧河店驿站是南阳去东南的第一个驿站。在华夏无数条驿道上留下了美妙的传说。 几经蹉跎人生,几经月圆月缺。 漫漫驿道路,悠悠古驿站。 古迹古文化历史上的驿道和驿站延续到民国年间,随着铁路,公路和新邮政的兴起,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地位而衰落。到一九一二年五月。北洋政府正式宣布全部彻消驿站,设立中华邮政。至此延续二千多年的古老驿站才逐渐走向终结。 历史的车轮辗碎了多少污泥浊水,才迎来大美南阳锦绣山河。看今天的南阳。 七桥横跨映彩虹,四坝滀水闪银波。绕城高速车流如织,南水北调功绩著卓。九架孤山镶嵌盆地,四圣故里文韬武略。 家乡淯阳桥的记忆滚滚红尘虽能淹没过去的古驿道,但无法抹去人们的记忆。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更不要忘记在南阳的千年古道上,出南阳驿的第一个驿站——溧河店驿站的辉煌业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anyangshizx.com/nysxw/126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