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6559.html

宛洛古道先秦称古夏路。古代从南阳到洛阳有两条道路:一条经汝州、宝丰走叶县,该路较宽阔平坦,但路程较远;另一条经汝州、石龙区、鲁山(三鸭路),再向南进入南阳。该古道途经山区,道路奇险,但路程近,被称为“捷道、险道、奇道”。该路从洛阳出发,经临汝镇、过汝州市区、大营镇、石龙区、鲁山进入南阳地界。在石龙河流域,伴石龙河两岸有两条平行线路,一条是左岸自北至南走何庄-段岭-南顾庄-捞饭店-竹茂村-庙底一线(早期自北至南走大营-李文驿-关庄-捞饭店一线),另一条是右岸自北至南是走韩庄-高庄-马道-张庄-泉上一线。该古道经段店汇合经毛营向南进入鲁山城,长约20千米。石龙区捞饭店黑鱼桥曾有一石碑,上书有“南通湖广,北达幽燕”。段店有麦瑞桥,建于乾隆五十八年()。“乘车出宛洛”“游戏宛与洛”“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等古代与宛洛有关的名诗佳句数不胜数。

古道之南召县云阳镇

云阳镇,夏朝时属豫州,建夏路,即宛洛古道。周属申国,初置三鸦镇。云阳东、西二河,称鸡、鸭河,鸡河古称雉水,又名鲁阳关水,流径雉衡山腹部和古雉城而得名。鸭河,原应是鸦河,大概是咱们这山里多乌鸦,因此路叫三鸦路,镇叫三鸦镇。途径云阳的鲁南公路,就是古时宛洛古道,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将通过伏牛山的这段险路叫三鸦路,自古有“四十五里虎狼爬”、“四十五里黑鸦镇”之说,由此可知这里以前山路险艰难行,乌鸦成群。

据考证,古三鸦路,南起鸭河口,北至宿王店。第一鸦是鸭河口至云阳关,第二鸦是云阳关至鲁阳关,第三鸦是鲁阳关至宿王店。三鸦镇,即今云阳镇处于三鸦路中段,南有隘口云阳关,应该就是口子河,北有门户鲁阳关,应该是现在的皇后分水岭。一夫挡关,万夫莫开,宛洛大道是南兆经贸通商的大动脉。

古道之鸭河村

一条小河自东向西蜿蜒流淌,河道弯曲而深幽,河道里草木丛生,树叶婆娑,光影斑驳,充盈着一丝神秘的气息。

一条石桥横跨河上,巨大的条石承托桥面,车流穿梭,人踩马踏,轮迹深深,屐痕犹然。这就是东抬头石拱桥,村民俗称:大石桥。

桥上原有石栏杆,简朴浑厚,现已不存。

因桥梁高大,距水面4米有余,为安全在旁边用块石垒砌护墩。

《县志》记载,桥长8米,桥面宽3。5米,但据实测,连同护墩所占压的位置及护墩外侧,桥宽约6米。

沿着桥头下到河道,立于侧面,那座图片上美轮美奂的石拱桥在水波荡漾中瞬间复活。

石拱桥拱径6.5米,拱圈外侧用精心加工的弧形石条拼接砌筑成优美的拱片。

与梅林铺和张骞桥不同,作为拱片的石条进行了纹面的凿刻,在外露面雕刻了两道凸起的线条,和石条本身加工为拱片后的弧度形成层次和韵律感。波光荡漾时,那应该是一个接一个的同心圆。

更为与众不同的是,石条拱片用榫卯结构咬合连接,至今,榫卯紧密牢固,这就使这座石桥具有了强大的承载力和稳固性。

相对制作精良的拱片石条,相比梅林铺石桥、张骞桥等所选用规整较大的条石砌筑拱架,这座古桥桥身拱架所填筑的石块选材上显得有些局促。

除却拱桥底部的石材较大外,其余部位的石材看上去体型较小且没有经过明显的加工,大小厚薄也不尽然一致,砌筑后接缝处还留有不少的空洞,但这些数以千计的石材却携手并肩,以团队的力量铸成了稳定坚固的桥体。

这就是技高人胆大的真实流传。

与其他拱桥不同的还有桥梁的基础造型。

现在是枯水季节,可以清楚的看到拱桥的基础不是常规的条石横砌的扩大基础,横向铺陈的条石下面,可以清晰的看出有一排竖向布设的石条,我们不知道这些石条的深度和纵向的排数,但在建桥史上,这些至多两三米深的竖向石条就是桩基的雏形。

另外一点与这条小河和石拱桥外观上不相适宜的就是挡墙,挡墙和桥体连接,而后沿河道上下游砌筑,一般也就是三五米,至多十米长既可。

但这座桥的挡墙却很长很高,尤其在上游两侧绵延了五十米左右,自桥台四米多高渐次至三米高,砌筑的石材全是选用规整厚实的石条,巍然犹如城墙一般。

更为特别的是,原本直线砌筑的挡墙在上游临近石桥的右侧突兀的加了一个折角,而后又以圆弧的形式向外侧砌筑,接续到石拱桥的桥台位置。

而这个折角所在的河道位置,有一块同样突兀出现的巨大嶙峋山石。

水流弯曲而平缓,在桥下拐了一个优美的弧线,白河航运重要码头的马仓店就位于其西南面不远,小量船载水运的货物也可以直接运输到这里,再登临三鸦古道北区;或从这里装船驶入白河航道,进入荆襄湖广。

石拱桥有些年头了,桥身长出了裂纹,爬满了青苔,静卧在岁月和繁华的深处。

关于这座石拱桥那些独有的故事,鲜为人知。

就连鸭河村的村民对这座石拱桥建造的时间也说法不一,岁数很大的会说这是建于唐朝的古桥,再年轻些的大都说这是清朝修的大石桥。

据介绍,桥头原有道光三年《修道路桥梁碑》一通,记载乾隆26年(年)重修石桥的往事。重修的石桥使用的是原有材料,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但石碑现已佚失。

这就是石桥建于清朝一说的渊源。

但关于这座桥的来历却如出一辙:都是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李姓先人为庆贺老来得子而捐资修建的。

桥头空场树荫下,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如古桥般沉静不语。

这里的村民大都姓李,而在再早的时间,他们却同有一个奇怪的姓氏:郭李。

给老人点上一支烟,烟雾袅袅中,那些很多村民不知、史料无有记载的经年沉寂的传奇历史,老人娓娓道来。

故事还得穿越回唐朝贞观年间,一位李姓的秀才进京赶考,落榜后失魂落魄、痛不欲生,遂沿三鸦古道自长安一路流浪。

老人说:在鲁山,李秀才遇到了一位贵人,这就是唐武则天时期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将其收留,留在府中拓坯打杂为生,李秀才本也满腹经纶,故与郭子仪颇为投缘。

将军乃秦琼、尉迟恭之后英名盖世的英雄,众多的子嗣却小肚鸡肠,不明事理。他们见父亲甚是欣赏这位这落难的秀才,担心日后李秀才分其家产,遂百般刁难。

这不是空虚来风,关于郭子仪几个儿子不识大体的事例史书上就曾有记载:

一是著名的故事《打金枝》,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皇帝的女儿升平公主,小两口闹口角,郭暧脱口而出:“你不就仗着自个父亲是皇帝吗?只是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罢了!”。

这是小两口之间的“拼爹“,却让郭子仪一身冷汗,亲自绑缚儿子前去皇宫请罪;

二是《不徇私情》故事中所折射出的信息:

郭子仪曾严令禁止军营内无故骑马。郭子仪的妻子南阳夫人的奶妈的儿子触犯禁令,被都虞候乱棍打死。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到他面前哭诉指责都虞候骄横,郭子仪将他们斥退并叹道:“我的几个儿子,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反而痛惜母亲奶妈的儿子,实在是当奴才的料!“

故事中这个南阳夫人不知和南阳有无瓜葛,而唐朝诗人王维曾写过一首《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不知又叹息的哪一枝花谢凋落?

李姓秀才虽然无意分得郭家家产,但诚如“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又是寄人篱下,是暗自泪流。

将军慧眼如炬,不忍秀才作难,就择三鸦古道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之处,让秀才前去自立门户。

老人抽了一口烟,不紧不慢的继续说。

鸭河村,地处岗坡丘陵浅山区,是三鸦古道之上一处重要的集镇。

李秀才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是岗坡地域上一片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却人烟稀少的风水宝地。

而在再早的时候,这里却是一片土地贫瘠的石漫滩涂。这至今可以从桥边旧物揣测出些许端倪。

另一位老人指着桥下的流水,将历史从唐朝神功年间又上朔穿越到上古的洪荒时代。

小河没有名字,自九里山潺潺而来,温顺乖巧,波澜不惊,最后汇入鸭河。

相传那鸭河下游深潭里住着一只恶龙,至今鸭河水库最深处仍有四十余米,前几年据说有钓鱼者发现水库中曾冒出吉普车大小的大鱼脊背,传为水怪。

这恶龙甚是厉害,并常回游到小河这里玩耍,玩耍也便罢了,这恶龙却无故生出许多事端,让小河周围成天笼着在恐怖不安的氛围之中。

河床有一巨石,就是挡墙拐角的位置,如灵龟四肢用力俯卧着,据说这灵龟就死死的摁着那只作恶的恶龙。

但据说这恶龙道行不浅,灵龟一时降服不住,小河灵龟石的上游原还有一灵兽镇物,曾经参与那次降服恶龙的大战,后英勇献身,但至死也死死拖住恶龙的尾巴使之使不上全力,现灵兽湮没在河道中,至今不知为何物。

巨石上还有一坑穴,状若三寸金莲。老人说:这是娘娘脚。

据说,灵龟恶龙大战,双方胶着对峙的最后关头,天宫娘娘从天而降,将单脚踏住神龟脊背,助了灵龟一脚之力,这才彻底降服了恶龙。

这场降服恶龙的大战,飞沙走石,昏天黑地,打了三天三夜。

鸭河村现有东抬头、西抬头之说,这就是灵龟大战恶龙时,恶龙垂死挣扎、扭曲盘旋、龙头拱起的两座小山。

而这条小河的河道也似乎就是恶龙扭曲游转的印迹。

恶龙既锁,河水安澜,灵龟和那只无名的神兽以及关键时刻娘娘的脚印化身为山阿,营造了这里千秋万代的富庶平安之地。

幸运的李秀才离开郭府,来到这里一片高埠之地,临河落户,娶妻生子,繁衍子孙。

李秀才不知道,这块高埠之地便是灵龟大战恶龙时拱起的东抬头。

因对郭子仪危难之中辅助和知遇之恩感激涕零,李秀才遂以“郭李”为家姓,传遗后世。

李秀才勤俭持家,耕读传世,又蒙郭子仪暗中照顾,渐成鸭河村大户人家,被乡民尊为:郭李员外。

饮水思源,每逢郭子仪寿辰,员外定当亲自挑选贺礼,前往鲁山郭府祝寿;穷在闹事无近邻,富在深山有远亲,郭家也常来鸭河村走动。

三鸦古道,一头连着南阳,一头连着鲁山,一头连着员外的农田,一头连着郭家的宅院,人欢马喧,沿袭多年,直到解放前两家依然来往。

却说这郭李老员外八十多岁的时候,又喜得一子,欣喜之余,在这村中小河上修建石拱桥一座,以方便村民,造福乡里,依旧因感念郭子仪的恩德,名曰:郭李桥。

再说那恶龙被锁千年,镇守的灵龟却也有疏忽的时候。

清朝初期,恶龙再次发威,搅起波澜,冲毁了这座见证、铭记郭李两家世代友谊的石桥。

所以乾隆年间,再次修桥的时候,就沿河流方向上下游修筑防浪墙,并在灵龟石的位置加了一个折角,如石上的娘娘脚一样,辅助灵龟扼镇恶龙。

当然,这其实是为了分解减弱河水对桥梁主体的直接冲刷而特意设计的。

白云苍狗,物是人非。

那恶龙却似乎再次重现,村民们说:这几年庞大超载的载重汽车从桥面上呼啸而过,车轮碾压桥拱的时候,在桥下能听间拱片间吱吱呀呀的声音,能看见石桥唿扇的颤动。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说:得有人管管,不能让大车给桥压塌了,那村里人过河就麻烦了。

我们告诉村民,不止这一点,这座桥是唐朝的石拱桥,是鸭河村的宝贝。我们论坛进行反映和呼吁,大家也都来一起保护,从清理河道垃圾开始爱惜这座身边的古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anyangshizx.com/nysly/130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