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脑海中浮现出那一幕幕鲜活的面孔。年少时看三国,就是看热闹,看刀光剑影,看儿女情仇。而其中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诸葛亮了,这个如同神话一般的人物,远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着实让人羡慕。而年轻时孔明曾躬耕南阳,才有了如今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南阳武侯祠。

河南省南阳市西卧龙岗,这里相传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所以在魏晋时曾经建祠堂纪念。等到元初时被战火洗劫,宫殿庙宇被焚毁,大德年间(-)重新修葺。清康熙时(-),南阳郡守罗景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曾依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草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诸葛井,与武侯祠的山门、大殿、清风楼、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相映衬。

南阳武侯祠始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现在是一座集馆(博物馆)、祠(南阳武侯祠)、园(卧龙岗园林)三位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现存有殿堂房舍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

走在南阳武侯祠,就放佛走进了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年代。祠堂整体虽然简陋,但却静谧雅致、环境宜人。想当年,年轻的诸葛孔明躬耕于此,刘关张不顾风雪、不顾酷暑的三顾茅庐,才请出了他,才有了最后的三分天下,才让这个奔波的创业团队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添上了最靓丽的一笔。南阳武侯祠,这里是一个让三国迷说不完、道不尽的地方。

山门上的武侯祠三字是郭沫若所提,也许大多数人都不太喜欢历史性的景点,所以武侯祠的人并不是很多,才显得环境比较清幽。穿过山门就进入了院落,石坊上的“三代遗才”也算是武侯祠的标配了,院子周围是以明清碑文为主的碑廊,许多都是当时的官员访武侯祠时所留。

在这南阳武侯祠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岳飞所书《出师表》石碑了,这也是我们从小就比较熟悉的一篇课文,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出师表石碑是在五丈原的诸葛亮庙内,那是清代所刻,应该是现在各地武侯祠中碑刻的原版,在成都和勉县武侯祠中也都有,这已经是第四次看到了,和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在此地却又给这碑刻赋予有不一样的意义!

在武侯祠东南边有石台,相传为诸葛亮当年读书的地方,而在西南边则有一个有龙角塔。草庐位于祠院后部正中,是后人在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顶茅亭。前额“诸葛草庐”,为年郭沫若手书;内额“诸葛庐”是年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所书。后额“南阳诸葛庐”为清光绪二十年()南阳知府傅凤飓所书。

年,南阳武侯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更是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荣获凤凰网友最喜爱的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南阳,是诸葛亮的第二故乡,也是孕育他成才的摇篮,唐代诗人白居易就这样写道:“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汗便为霖!”。刘禹锡的《陋室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

小虹桥:草庐之前,有一青砖独券小桥,精巧玲珑,酷似彩虹,故名。传为诸葛亮来往必经之地。

抛开书本、电视剧里那些夸张而又神话的剧情,我们总能从历史中发现真相;回归到现实,又是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在眼前。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也许没有能名垂青史的能力,能过好每一天,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赏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anyangshizx.com/nysjj/122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