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郑华国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

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又称中原、中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也是我国拥有古都数量最多、建都朝代和时间最长的省份。

南阳,位于河南西南部,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面积最大,常住人口万,是河南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仅有的13个超过万的城市之一。

南阳,是一座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也是中国一个至今也分不清楚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城市,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而南阳,刚好处于秦岭以南,淮河以北。

南阳这座城市矛盾又有趣,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几乎处处可以感受到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街道名称是城市生命的起点,如果一座城市拥有独有的文化,街道便是对这文化的最佳诠释。而南阳市每个街道名称都有来历。

范蠡路、光武路、孔明路、信臣路、杜诗路、张衡路....具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南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曾孕育出数不清的英雄豪杰。这些道路是以南阳历史上的名人命名,他们曾经写下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就跟随云叔的脚步,一起走进历史的尘烟,搜寻地名里的文化记忆。

范蠡路

在中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在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为其出谋划策的重臣中,有一位叫范蠡。出生在楚国宛的范蠡(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虽出身贫贱,但年轻时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无所不精,但却不被楚国当权者赏识,因此与好友文种一起投奔了勾践,并受到了重用。

范蠡厉害之处不仅仅在于政治方面,更在于越王成就霸业后,选择了隐姓埋名。他带着家人、弟子,辗转来到了齐国,众人在海边结庐而居,并垦荒耕作,同时兼营商业。没过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的家产。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图片来源于天空之城网站用户:zsp

张衡路

说起张衡就想起历史书里面地动仪,没错,这条路就是为纪念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而命名。张衡是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汉赋四大家。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早安南阳来源于天空之城网站用户:冷不丁

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的他,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孔明路

孔明路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隐居南阳卧龙岗而命名的。

(卧龙岗)

当年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和“草庐对策”就发生卧龙岗。这里风景优美,只有亲自来这里才会明白,当年诸葛亮为何选择在这里隐居了。

光武路

汉光武帝刘秀是南阳郡人,这条路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他在南阳郡起兵逐鹿中原,最终赢得天下。他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南阳在东汉时期,作为龙兴之地,南阳的政治地位自然得到极大的提升,被称为“南都”;经济实力也处于稳定的发展过程中,而文化也随之兴盛起来。其综合实力仅次于当时的都城洛阳,毫不逊色于长安。

图为社旗

信臣路

城区北郊,一条大道横贯东西,这条大道是国道的一部分,南阳人习惯称之为“国道”,它真正的名字其实叫“信臣路”。将国道城区段取名“信臣路”,是为了纪念南阳历史上受民众爱戴的治水名臣召信臣,也追溯出了一段有关“父母官起源于南阳”、“南阳自古重视兴修水利”的历史记忆。

西汉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等主持修建大量陂堰,使南襄盆地成为与成都平原(都江堰)、关中平原(郑国渠)相提并论的灌区。在发达的农业基础之上,南阳一跃成为与洛阳、邯郸、临淄、成都相提并论的大城市。

《汉书》中,两次将召信臣列为西汉“治民”的名臣,称其“对南阳的贡献足以和李冰对四川(修都江堰)、史起对邺县(引漳灌溉)的贡献相媲美”。

杜诗路

在召信臣之后,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地遇上另一位爱民如子的太守——杜诗。东汉,杜诗守土南阳,他率领郡内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一上任就“诛暴立威”,使“政治清平”,同时减少郡内百姓的徭役。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自此,“父母官”成为百姓对州、县官的尊称,并广传后世。

(南阳白河大桥)

为昭彰前贤,南阳郡百姓自发募捐在城内修建了“二太守祠”,俗称“父母祠”;后又在南阳知府衙门门前修了两座牌坊,东边为“召父坊”,西边为“杜母坊”。

数百年来,每逢节日,南阳民众都会焚香礼拜,纪念“召父杜母”。

时光在继续,但我们不能割裂记忆和根脉。一座城市要有风骨,有温度,更应该有记忆、有传承。那些曾经造福国家、时代、黎民百姓的这些历史名人,不止应该留在我们的博物馆中,更应该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我们永不忘却的记忆。

原创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华夏云集

云叔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anyangshizx.com/nysjj/109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