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盆地文化的最好表达

《东关街道志》评审会在丽都花园举行

年月5日,南阳市史志办、宛城区政府、宛城区史志办以及各县市史志办领导、专家和宛城各乡镇文化学者近60人冒着风寒走近宛城区东关街道,在丽都花园酒店对南阳市宛城区《东关街道志》第三稿进行专业性评审。

参加评审会的主要领导人有:南阳市史志办主任马秀银、副主任王国安、业务科长王立献、业务科长高雨轩;宛城区副区长王付平、区办付主任刘兴玉、宛城区史志办主任邢中延、以及各县史志办主任、副主任等;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马炜、东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鲁少华等到会热烈欢迎各级领导莅临东关指导工作。

与会领导和专家对《东关街道志》进行了一天的评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推动志书向高水平迈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编辑部全体同志深表感谢!

宛城区副区长王付平致辞

宛城区政府办副主任刘兴玉主持

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马炜致欢迎辞

南阳市史志办主任马秀银致辞

市史志办副主任王国安发表评审意见

宛城区史志办主任邢中延安致辞

东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本志编审鲁少华致答谢辞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东关街道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独立地理单元,只是一个按行政需要划分的时序上并不够稳定的行政区域。

人们一般都会从方位上狭义看待东关二字,东关,城东关厢地带,所以用东关冠以这个区域的名子确实有点名不副实,东关的名称已经不再具有方位概括性,事实上,作为行政区的东关涵盖老城的东关、北关、东北郊的大片区域,是老城的半包围围层。

不过,即使狭义上的东关,也是南阳城最大的关域,是梅花城构图中最大一片花瓣,故旧时称为大东关,甚至光绪三十年的地图在这个关厢也赫然标着“大东关”三个醒目大字。

东关街道辖区:东关、北关、东北城域

东关街道办事处为中共宛城区委,宛城区政府的派出所构,主要肩负东关区、经济发展社区、城市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职能。自南阳解放后,辖区建置以来,在不同时期,不仅其名称和管辖范围不断变化,其归属地也发生了多次变更。辖区年至年0月(二区、东关办事处、二公社、东风公社、东风办事处、东关办事处等时期)大部分时间隶属于南阳地区南阳市(县级)管辖(仅在96年的几个月隶属于南阳县)。年0月,南阳撤地设市,原南阳市(县级)建置撤销,自此至今辖区隶属于南阳市宛城区。

办事处今辖区范围:光武路以南,人民路以东,北城河以北,东城河北段以东,东城墙南段以东,琉璃桥河段以北,汉城河段以西。历史上虽然辖区范围发生了多次变化,今天的辖区始终都在东关的版图上。是东关历史上辖区面积最小的时期。面积约6.4平方公里,人口8.2万人。

今办事处管辖7个居民委员会:河街社区、外号社区、市场社区、粮行社区、上游社区、书院社区、仲景社区、魏公桥社区、玄妙观社区、东拐社区、西拐社区、向阳社区、红卫社区、建东社区、防爆厂社区、工人一村社区、石化社区。这些社区中的大多数,其区划和名称历史上都发生了不小变化。

东关街道办事处全部位于古宛城的外城,也就是明代恢复的小城东门和北门外的两大关隅。尽管在主城之外,但它却是南阳的水陆交通要隘,是元明清三代的文化教育中心、商业中心、道教圣地、佛教圣地、中医文化圣地、伊斯兰文化传承地、是古城的拱卫重地,是古城给养重地。它们留下了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0多处。

近现代的东关又是盆地红色革命摇篮,是原南阳县和今宛城区的行政中心,是新中国酒精产业基地、烟草产业基地、粮食储备基地,又是文化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商业资源最密集的城域。

东关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注定东关是一本厚重的书。

《东关志》简介

《东关街道志》是由东关街道办事处主持编纂的第一部通志,上不封顶,下止年2月3日。该志是在办事处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南阳大观网文化策划团队倾力编写的一部志书。主编马炜、副主编姜澎等,编审鲁少华、副编审吴德江、执行主编齐英杰、执行副主编王保定。该志书稿共65万字,设30个章节。其特点是辖区4大文化资源板块设立专章撰述,分别是:医圣祠、玄妙观、道义渊府(宛南书院)、河街。5大文化资源点设专节撰述,分别是:宛城驿站、市三中、酒精厂、烟厂、宛运公司。

(草稿)

经过一年多的积土,《东关街道志》终于成山了。不过,这项工程,用春燕衔泥来描绘其辛勤之状,会更为恰切些。回望走过的路,蜿蜒曲折,千岩万转。曾经的豪情和沮丧,跌宕起伏,历历在目。

年初,我们南阳大观网团队已经接手了《瓦店镇志》的工作。当时区史志办领导希望我们把东关的也做下来。作为文化爱好者,从山东潍坊辞去公职归来一直生活在老城区,着实对东关志也生出过几分渴想。惜瓦店工作刚拉开序幕,已经切身体会到,一部方志,何止朝夕之功可为。只好望洋兴叹,遗憾擦肩。

而世间的缘分,似乎是天造地设的。

瓦店的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着,其间多次和并不相识的东关抓街道志工作的吴德江主任一起参加过区史志办组织的多次培训会。后来才知道,东关曾委托几位同志兼职做,但他们时间和专业技能有限,工作进展迟缓。东关领导一直很纠结,想找一个合适的专业团队,既能实实在在把东关的文化资源归结好,又能尽快完成任务。找上门的团队很多却都不中意,一直举棋不定。

至年底,《瓦店镇志》初稿草草作结。人困马乏之际,史志办领导说,东关还是希望你们能把工作接起来。于是,第一次摸进了东关街道办的大门,原来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就属于东关。

团队共6人。其中,王保定先生,原籍南召县,解放军某部退役中校,今玄妙观户籍,是本团队的中坚力量;闫申生先生,宛城区黄台岗人,市五中退休教师;王文川,黄台岗人,退休干部;韩金湘,金华镇人,退休干部。本志顾问刘太祥,南阳师院历史系教授,原《南都论坛》总编。

街道党工委书记马炜,百忙中高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anyangshizx.com/nysrk/53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