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9/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河南南阳大力推动文化惠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曲艺交流、戏曲艺术演出、曲剧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共建文化小康、共享文化成果。

南阳:现场教学传技艺曲艺传承谋发展

日前,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种玉杰、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平受邀来到南阳市说唱团,调研南阳曲艺发展历史与现状,并与说唱团演员们互动交流,切磋技艺。

  当天,南阳市说唱团在该团的曲艺厅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雷恩久、李国全、夏金亭、侯红莲、李自欣、刘书全、高玉玲以及吕旭、石云慧、王漫、闫燕、程丹等老中青三代曲艺演员,乐队翟文强、刘阁、冯山青等,分别表演了拿手好曲三弦书《古城会》、南阳鼓词《夸家乡》、大调曲《对药名》、三弦书《夫妻争灯》等传统曲目和河南坠子《火烧博望》、三弦书《靠山》等新创曲目,展示了卧龙区曲艺传承和发展成果。

汇报演出现场王国政摄

  种玉杰和张平二位曲艺表演艺术大师应邀走上舞台,一展风采,分别表演了京韵大鼓《草船借箭》和河南坠子《水调歌头》,赢得了全场阵阵掌声。

  演出结束后,种玉杰对节目进行了点评和现场教学。他说:“看了这场表演之后,我感到南阳市说唱团是个非常有实力的曲艺表演艺术团。”特别是看到舞台上75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弦书”传承人雷恩久老先生仍然身姿强健,字正腔圆,丝毫不输青年演员,深受感染。他表示,要向老艺术家学习,同时希望青年演员以雷恩久为榜样,学习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种玉杰特别提到,“今天看到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功底扎实、轻松自如,让我看到了你们的文化自信和曲艺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到卧龙区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曲艺之乡。要发展好南阳地方曲艺艺术,这是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要坚持下去,坚守我们地方特色的本土艺术,坚定我们的自信。”

南阳举办七夕文化节民间文艺“搅热”七夕舞台

  “织女思北沚,牵牛叹南阳”。8月25日上午,“中国·南阳七夕文化节”在白河之滨槐花岛正式开幕。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本次活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活动现场划分了多个区域,有文艺演出区,书画传拓展览区,民俗文化展演区等。南阳市宛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金石传拓研究委员会等23个专业委员会为七夕文化节争献节目。开幕式上,不仅有体现民俗文化的舞龙舞狮表演、还有精心编排的主旋律歌舞,精彩的节目迎来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民俗文化展演区,有幸运的游客获传拓名家现场传授传拓技艺,亲手制成了一幅汉画拓片;有身着旗袍的靓丽女孩流连在国画展位,旗袍上的牡丹与画中的牡丹相得益彰;还有诸多小游客缠着父母买栩栩如生的生肖糖画、糖人。在书画传拓展览区,展出了各种七夕节主题的剪纸、书画作品。记者了解到,该展区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筹备,汇集了众多南阳知名书画艺术家的作品,吸引了诸多游客的目光。

舞狮子李萍摄

  展现两汉时期生活场景的南阳汉画拓片、还有宛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金石传拓研究委员会等23个专业委员会为七夕文化节争献节目。传拓名家还现场传授传拓技艺,受到了游客的追捧。书画传拓展览、民俗手工展示、舞龙舞狮、戏曲曲艺、锣鼓唢呐等群英荟萃,他们都为七夕文化节展演出力,义不容辞。七夕文化节期间设立“七夕爱情邮局”和七夕文化研讨会。举办七夕相亲大会和提灯游园等活动,为青年男女搭建交友平台,享受七夕节爱的温情。为全力配合七夕文化节,南阳爱情邮局在节会现场设立临时邮局,启用加盖“爱情邮局”的日戳,同时启用宣传戳,发行明信片,深受情侣的热捧。“我们准备把这个明信片带回去珍藏起来,希望我和我男朋友的爱情可以长长久久。”一对情侣拿着加盖过邮戳的明信片说。

卧龙区举办青少年曲艺传承暨暑期教学成果汇报演出

  8月25日,南阳市卧龙区青少年曲艺传承暨暑期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在卧龙区青少年宫举行,在现场,来自卧龙区青少年曲艺传承基地的小学员们以精彩的表演展现了南阳曲艺生力军的实力。

活动现场通讯员牛心园摄

  演出于当晚7点40分准时开始。小学员们演奏的一首大调曲曲头拉开了演出的序幕。紧接着师生同台演绎了大调曲《南阳欢迎您》、三弦书《高山流水》;曲艺新苗包峰屹、刘琮昊表演了相声《胖与瘦》,引来现场一片笑声;各专业班学员们也纷纷登场亮相,表演了舞蹈、朗诵、电子琴、架子鼓、跆拳道、武术等节目,引来台下掌声不断。市说唱团姬玉香、王国政、程丹等国家级曲艺演员也专程来到演出现场,为小学员们带来了三弦书表演《割肉还娘》,让大家零距离感受曲艺名家的表演魅力。来自卧龙区青少年宫教师们的表演也非常精彩,汤长红带队表演的省级非遗舞蹈《九莲灯》、马小雨的中阮弹唱大调曲《太湖·香烟缭绕》、陈兆刚创编并表演的大调曲歌《南阳娃》,无不赢得喝彩一片。

  演出结束后,家长们纷纷点赞,表示既和孩子一起接受了曲艺艺术的熏陶和传统文化的洗礼,又看到了孩子们才艺全面展示,非常有收获。参与演出的孩子们更是期待着下次展示机会的到来,大家表示今后要更加好好学习曲艺、传承曲艺。

内乡县举行“出彩宛梆”启动仪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逢盛世,梨园花盛开。日前,“出彩宛梆”启动仪式在南阳市内乡县衙中心广场举行。

  一腔嘹亮悠长的吆喝声“开戏喽——”,伴随着内乡县文广旅局为“出彩宛梆”量身打造的预告片,荧幕上一个个“花脸”踩着紧凑的鼓点,迈着稳健的步伐,在县衙大堂前显得格外威武庄重。

  据了解,此次浓缩为一分钟的“出彩宛梆”预告片,可以说是一分时间两周打磨三易其稿四处取景,加之20余名演员拍摄数百个镜头,最终制作完成呈现在观众眼前,一幅菊乡戏韵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

  “短视频里蕴藏了大情怀、大精彩,做得真好!”现场观众啧啧称赞。单为了拍好“一袖一轻舞”的完美画面,就反复拍摄了几十遍,宛梆演员不厌其烦,在颦笑中、举手间、舞动时,力争展现出最美的一面,体现出古装古戏、古风古韵。

宛梆获奖剧目经典唱段《取宛城》剧照通讯员吴春亮摄

  戏台下十年苦功终有成,戏台上倾情演绎尽出彩。启动仪式上,内乡宛梆80余名演职员全员出动,围绕折子戏、宛梆经典唱段、戏歌、基本功表演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浓墨重彩的宛梆故事进行了全面展示。演员们勾勒眉角、花腔婉转、翻转腾挪、勾弦放歌,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传统与现代、声腔与舞美、戏曲与赞歌相结合,富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戏曲盛宴。

  演出在戏歌《新时代新征程》中拉开帷幕,伴着豪迈的歌声和婀娜的舞姿,关公、包拯、张飞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花脸”登上舞台,以戏曲独有的方式致敬新时代,更展示着内乡宛梆的艺术魅力;折子戏《春草闯堂》用扎实的基本功,惟妙惟肖地还原了抬轿上山、下坡时的精彩画面;宛梆获奖剧目经典唱段展示了《打金枝》《三院禁约碑》《清明案》《取宛城》《内乡知县高以永》等艺术特色。

  目前宛梆的每一场演出,都利用新媒体进行直播,特别是每周六晚都在网上进行“宛梆情·新传承”快手直播,这种戏曲艺术网络直播新传承的方式逐渐形成了特色戏曲品牌。同时,依托宛梆戏曲人才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使宛梆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实现了文化服务阵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更加延伸拓展了文化服务范围。

淅川县曲剧团走进移民新村凝聚浓浓乡情

  “杏花梨花梅花一齐开,刺棱棱棱棱棱棱一个二郎赛哟,阿里捧啊阿里穗啊……”8月22日,在平顶山郏县白庙乡马湾移民新村,淅川县曲剧团的演员们正在为移民乡亲表演淅川锣鼓曲,马湾村千余名移民群众在家门口观看家乡戏。

戏剧表演通讯员靳丹淅

  为保障一渠清水北送,年8月22日,淅川县马湾、王沟、马沟3个村共户移民搬迁到白庙乡。由于马湾村人口较多,马湾新村的名字便由此而来。1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马湾群众靠着勤劳的双手,相继打造了光伏高效农业采摘园区、餐饮园区等支柱产业。农业采摘园区种植有桃、苹果、枣、核桃、石榴、李子等10多种果树,每年从5月到11月下旬,陆续有水果成熟。此外,该园区内还建有光伏长廊,可以让游客学习光伏知识,体验光能转化为电能、动能的神秘科技力量。为配套乡村旅游,村里还引进多家餐饮个体户,形成餐饮园区。如今的马湾移民,已经融入当地生活。

  丹江水水脉相连,移民群众虽然离开故土,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但乡音难改,乡情难忘。在移民搬迁10周年之际,马湾新村举办“出彩马湾人”庆祝活动,并向淅川县曲剧团发出邀请函,邀请剧团演几场家乡戏。收到邀请后,淅川县剧团马上进入紧张的排练,除了传统剧目外,他们还为移民群众编排了淅川锣鼓曲联唱《光荣花》、《石榴烧火》、《对花》、《夸夸咱们库区人》等既能体现“淅川味道”,又能展示移民风采的节目。

  台上演员唱着,台下群众和着。演员们一下台,就被围了起来,大家拉起演员,一起唱起了淅川锣鼓曲,欢歌笑语,乡情浓厚,一片欢乐祥和。

来源:南阳文明网综合南都晨报等

审核:孟得会

编辑:袁娜邢可梵(实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anyangshizx.com/nysjj/90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