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探密南阳的“龙门石窟”-佛爷沟摩崖造像

作者

苗松克

原创

乡土赊旗(ID:gh_06dee)

早听说在方城县小史店乡佛爷沟一带的大山密林中,藏有南阳市最古老最神秘的摩崖造像。据说这些佛像的年代比洛阳的龙门石窟更为久远,还有人说这些佛像甚至是云冈石窟的鼻祖。

年五一假期,中华大地疫情渐熄,又适逢连日晴暖天气,压抑了数月的苦闷和抑郁一扫而空。于是,便约家人和亲友数人一起去佛爷沟朝拜:一则游山赏水,寻幽探秘,放飞心情;二则感恩佛祖和菩萨保佑我等众生安然渡过险关,神州大地霾开雾散,再现莺歌燕舞,春暖花开。从社旗上新修的周南高速,一路车辆稀少,可谓轻车快马,风正帆顺。到小史店下高速,才用了三十多分钟的时间。随后,我们驱车沿乡道游鱼般穿梭在连绵起伏的麦田里,路旁点缀有大面积的油菜花田和数个槐花飘香的小村庄。一路上,大人和孩子都是欢声笑语,兴致高涨,大家如同出笼的鸟儿一般。根据计划,我们准备把车停在一个叫做姚林的村庄,然后徒步上山。去过的人说,该村东南不远有山曰香山,摩崖石刻就在该山的半山腰。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在我们离还有姚林一二里地的地方,突然遭遇一座正在施工的大桥,无法通行。尽管大桥左侧的河湾里辟有便道,但那便道弯曲且漫长,坡度又陡峭,再加上来往工程车辆疯狂碾压,早已破烂不堪,细看,路面的尘土竟有十来公分厚。我开车沿便道下了河底,试着冲了一次,感觉冲上去的希望太过渺茫,就慢慢退了回来。本着“宁走远,不走险”的原则,重新返回乡道。根据村民的指点,我们沿乡道折返二三里路,在后魏楼村离开乡道,向左沿着乡村小水泥路,经刘莫庄,张山,直达黄王庄。这八九里的小水泥路随山形起伏跌宕,更可怕的是宽度只能容一辆车通行,所幸一直没有遇到对面来车,否则,司机就是神仙也毫无办法。在黄王庄问路时,村民都说其实不用走姚林,从他们村朝东南走,照样可以找到摩崖造像。我看了时间,不过才上午九点。于是便把车停在该村东南角的小溪边。一行人下了车,拎着大包小包的食物、水果和水,浩浩荡荡地沿小溪进山,探寻我们期待已久的摩崖造像。很明显,我们忽视了山的苍茫浑厚,或者是以前的那点野外经历让我过于自负了。后来才确定,没有路标,没有向导,更要命的是没有手机信号,在茫茫大山里找到那些摩崖造像简直是痴人说梦,尽管我们心里也明白,目标就在我们前边两三千米之内。但当局者迷,我们自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于是就钻入大山之中,一会儿涉河谷,一会儿登石壁,一会儿钻密林,一会儿爬沟坎,当中还向牧羊人问过两次路,但是冥冥中感觉和摩崖造像实在是“不可望”也“不可及”。同行中的三个小孩,最大的十一岁,最小的六岁,他们刚进山时的新鲜劲儿早已无影无踪,开始叫苦不迭。到中午一点多,大家被晒得头晕目眩,连累带饿,实在是精疲力尽,进退两难,便在几棵松树下休息,商量对策。我调侃说,怪不得当年毛主席去井冈山打游击,别说魏巍井冈山,就这区区香山,藏个三五万人也不在话下。看我有点泄气,有人顺势说:干脆打道回府,安全第一!儿子撅着嘴说,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了八十一难,咱们这才是第二难。很明显,他把修桥的那个地方当做第一难了!我理了理思路说,导航让我们从姚林进山绝对是有道理的,我们今天犯了方向性错误。从黄王庄当然可以找到摩崖造像,但这是对他们当地人而言。我们现在唯一的办法是返回黄王庄,从黄王庄先到姚林,再进山!如果直接打道回府,不知道要被笑话多少年……于是我们就晕头晕脑地寻着羊肠小路(很多地方没有路)下山,回到黄王庄,开车去姚林。大约在下午两点半,终于到达姚林,这样兜了一个大圈子,花了四五个小时,等于才躲开了那座正在施工中的大桥。春末夏初,姚林村正是一派田园风光。村外小山环照,溪水潺潺,林木茂盛;村内屋舍俨然,菜畦规整,道路平坦,牛羊和鸡犬或走或卧,一个个悠闲自得。更让人兴奋的是,村子东南角有片空地,停有两三辆车。远处,几个游人正从山上下来。一问,他们说刚刚看了摩崖石刻造像,只要从这里穿过一个山谷,爬到对面半山坡,就到了,不过才四五十分钟时间。而所谓的山谷,正是地图标识中的佛爷沟。佛爷沟是香山北麓的一条深谷,大体呈东西走向。谷底有的地方树木遮天蔽日,地面铺满青苔,一条小路在其间若隐若现;有的地方裸露着篮球场大小的石川,平展如砥,撼人心魄。一条小溪从谷底缓缓流过,清澈见底,最窄处恰好让人一步跨过。这环境猛一看似曾相识,我马上意识到上午我们在山里兜圈子时,应该路过此处的下游。尽管一路上再无人迹,但感觉摩崖造像就在眼前,很快到达已无悬念,心里就安定了许多。再加上这里环境清幽凉爽,我们就在溪边稍作休息,大包小包的食物、水果和饮料被大家消灭干净。然后,大家精神抖擞,一鼓作气,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山腰。很快,几间彩瓦简易房赫然在目,前边有标牌写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沟摩崖造像。简易房建在山腰的一小块空地上,北边就紧邻着又深又阔的佛爷沟,有位六十多岁的大叔在此处看守。问他摩崖造像在哪里,他并不说话,只是用手朝西南方一指。我们仔细一看,西南方百米处,在乱石和密林中间,两块巨石紧紧偎立,自然天成,上边刻满形态各异的众多佛像。这情景,如果按照上午的找法,实在是大海捞针一般艰难。走近细看,两块巨石一个稍细长,一个稍粗矮,总体上都如两间房大小,大体沿东南——西北方向耸立。其中,南边的那个,东南西北四个面都有佛像,北边的那个,却是南西北三个面有佛像。最妙的是两块巨石的所在方位让这七个面的佛像互不遮挡,可见当初设计者的匠心独运。我们都不太懂佛,再加上两块巨石历经千年,材质都是容易风化剥蚀的砂岩,部分石像漫漶不清。于是就稀里糊涂地烧了香,祷告一番,大意无非是祈求佛爷保佑天下太平,风清气正,大家都无病无灾。回到大叔的简易房处,时间尚早,大叔也只是一个人在无聊地抽烟。于是便告诉他我们今天一路上遭受的种种磨难,央求他对佛像的内容做个简单的讲解。话没说完,大叔欣然应允。大叔说两块巨石被当地人称为一公一母,但他没有说明哪块是公,哪块是母。此刻艳阳高照,群山静默,草木寂寂,四下无人,空气凝滞,我不由心随境转,四顾竟心颤神飞,不敢多问了。大叔说两石共雕像32龛躯,分佛祖、菩萨、罗汉、弟子、比丘等。经过大叔的讲解,这些斑驳的石像仿佛一下子鲜活起来,他们形神逼真,姿态各异,有的安静端庄,和善可亲,有的则金刚怒目,威猛骇人。其中,南石南壁的下边,雕一佛二弟子。主佛袒右胸,双腿下垂,依坐在束腰须弥座上,两弟子双手合十,立于两侧。南石的北壁,正中是千手观音菩萨,两比丘于两侧侍立。我仔细数了数,观音菩萨共雕十二臂,除了双手合十胸前和两手相叠平放胸前,其余八臂分别置于头顶、肩际和腰部。大叔看我疑惑,淡然一笑说:“别数了,这十二手臂就代表千手千眼。”南石的西壁,上层佛像明显被盗了。大叔说事情发生在三十年前,那个贼向西边没走出一里地就失足摔死了。从那时起,村里组织他们几个人在此轮流看守,刚开始是义务的,现在村里有报酬,但不多。不过他们是真心实意在此守护,这是积德行善,会恩泽子孙的。中层雕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主佛发髻高挽,居中端坐,二弟子双手合十,侍于两侧。再右侧是文殊菩萨,坐在雄狮背上;再左侧是普贤菩萨,坐在大象背上。下层雕罗汉像四排,每排四躯,共十六罗汉。“为啥不是十八罗汉?”“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就是十六罗汉,唐朝后期才演变成十八罗汉。所以,这里的佛像绝对比龙门石窟的要早。”大叔自豪地说。南石的东壁,是地藏王菩萨和十殿阎罗的造像。据大叔说他们掌管世间的生死轮回。北石的南壁,中部雕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其中,两个弟子外着袈裟,内穿百褶长裙,虽然经千年风吹雨打,但神采不减,衣裙似乎轻轻摆动,奕奕生姿。左右两个菩萨,各乘坐骑,坐骑旁都有手牵缰绳的侍者。“你们仔细看看,右边的菩萨坐骑是啥?”大叔提醒我们。我看了又看说:“不会是只羊吧?”“就是羊!这样的造型在内地,就只有咱这里有。”大叔神神秘秘地说。北石的西壁,自上而下雕有五层共三十九尊小佛像,他们姿态略同,但手势各异,竟无一雷同。北石的北壁稍扁长,只有一排造像,都是峨冠博带,神色恭谨,大叔说他们是供养人,也就是当年修建这摩崖造像工程的出资人。在如此偏远的山腰,搞如此浩大的工程,大叔说他们不是王侯将相,就是富商巨贾。两个巨石的四周,在其他较小的石头上,也有若干石像,其穿戴好像与当年的汉人略有不同,有的则明显被盗走了,只留下一个醒目的石洞。大叔说在山下的佛爷沟里,原先也有好多零星分布的造像,不过在破四旧时,都被人毁坏了。只有这两块巨石的位置过于偏僻,得以幸存。因为香山的坡度不够陡峭,在此处抬头仰望,不能看到山顶。但只见上边巨石众多,个个浑圆,远望势如累卵,无边无际,直通苍穹,令人倍感窒息,又令人无限神往。无奈今天上午浪费了太多时间,实在不能登顶了。大叔讲解完毕,我们便一起来到他的简易房处,在山崖边坐下,边休息,边聊天。“实不相瞒,我们这里正在准备建设丝绸之路源头的景点,估计一期投资有三十个亿。”大叔一时兴起,冷不丁说到。我揣摩大叔在此处守护多年,对佛像的研究可谓熟稔精深,但对“亿”的概念应该不是太准确。但接下来大叔的话却让我大为震动。他娓娓道来,说刚才我们看到的那尊骑羊菩萨造像,除了新疆和中亚一带,内地却仅此一处。还有,这佛爷沟向东到达泌阳的象河关,那里也有不少摩崖石刻,而象河关就是古代的“缯关”,“缯”在古代就是指丝绸。最后,大叔突然指着我身后说:“看看这是啥树?”我赶紧找寻,发现我身后不过是一棵小腿粗的柳树。“这是胡柳,沙漠里才有的。这下边的佛爷沟里有好多老的,那是当年的商队留下的路标。这棵是我们折了枝条插活的。”“咋看不出这胡柳有啥特别的?”大叔哈哈一笑说:“一般的柳树咋能在这山崖边活下来!咱们本地的柳树离了水就活不成啊。”我很诧异大叔知道这么多专业知识,大叔腼腆地说:“这些年,大专家和大领导一拨儿接一拨的来,连中央台也来拍摄过,我都快成半个专家了……”归途中,我们一边感叹今天为找摩崖造像经历的各种辛苦,一边庆幸遇到了这位健谈又博学的大叔。大叔不但让我们对佛学有了初步认识,更让我们了解到家乡周边历史之厚重,文化之精深。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全文完)

作者简介

苗松克,苗店中学教师,社旗县苗店镇大苗庄人。喜欢读书往往不求甚解,爱好写作常常词不达意,自认为涉猎虽广,无一精通。向往无拘无束,恬淡悠然的人生。

往期精选

1、北山行

2、马河的忧伤

3、致我们随风飘逝的青春(上)---献给年毕业的师范生

4、致我们随风飘逝的青春(下)---献给年毕业的师范生

5、父亲的求学之路

6、千年古村大苗庄——我热恋的红色家乡(上)

7、千年古村大苗庄——我热恋的红色家乡(中)

8、千年古村大苗庄--我热恋的红色家乡(下)

9、文化周庄,名不虚传-带你去看看周庄农民文化节

10、梨花又开放——社旗县第二届梨花节掠影

11、赊店鸽事‖之一鸽子情缘

12、赊店鸽事之二鸽痴张老三

13、赊店鸽事‖之三再续鸽缘

14、赊店鸽事之四鸽王末路

15、社旗周边游‖“小延安”竹沟一日游

16、社旗周边游‖泌阳铜山风景区

17、社旗周边游‖镇平菩提寺游览区

18、社旗周边游‖千年古刹南召丹霞寺

19、学子风采‖社旗县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掠影

20、社旗周边游‖中华玉都--镇平石佛寺

21、社旗周边游‖寻仙问道小顶山

22、人间五月芳华盛,一日看尽南阳花——带你走进南阳月季大观园

23、社旗周边游◇在泌阳县下碑寺乡的角子山,颜值高的不仅仅是飞驰的骏马

24、社旗周边游◇那些藏在方城县四里店镇深山里的古寺

25、社旗周边游◇社旗西南不远,竟然有一个可以媲美苏州园林的地方

26、社旗周边游◇一村两国宝--游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

27、大美七峰山,最恋是忆园

28、社旗周边游‖张骞封侯地,三国古战场-访博望故城

29、社旗周边游

镇平北顶,传说中南阳最后的人间净土

30、社旗周边游

去舞钢,看亚洲最大的水灯盛会

31、社旗周边游

旧县,绝不是一个县那么简单(上)

32、社旗周边游

旧县,绝不是一个县那么简单(中)

33、社旗周边游

旧县,绝不是一个县那么简单(下)

乡土文学《乡土赊旗》(HometownSheqi)发布

总编

赵华胜

总顾问

王学章王书义梁铜勋刘永科

特约作者

晓辉丽萍尚钞春雨松克春兰

特约美编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版权均归原创作者所有

◆◆◆

原创授权

长按或扫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anyangshizx.com/nysjj/71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