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方镇中”这个名字,不少人会颇感生疏,不知道此人以何德何能可以荣登“南阳名人”榜?南阳古有三贤五圣,今有七英九杰,连黄口小儿都能历数家珍。河南人都知道开封有个河南大学,那些走出河大校门的莘莘学子,更以曾经的“河大人”引以为豪。熟不知,像河南这样的文化强省,南阳这样的文化大市,却没有几个像样的“国”字号名牌大学闻名于世,更难悉知河南大学还有一段“国立河南大学”的辉煌历史,以及曾经执教于斯的那些教育家先驱们,随着岁月的流逝,几近化作尘埃,湮灭于人世。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立河南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高等学府,世界享有盛名,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国立大学之一。现如今,河南大学遥居全国名牌大学百强之外,难免让人油生殷殷怀念: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国立河南大学曾经是河南人的骄傲,也是南阳人的骄傲。当时执教于国立河大的名教授就有多位南阳人,方镇中就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方镇中(.09.12-.10.19),祖籍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井楼乡,是中国早期留学法国的法政学者。抗日战争时期(-)出任黄埔军校系少将级政治教官,著名的军政文化教育学家;解放战争时(-)历任国立河南大学教授,兼政治系主任、法学院代理院长、法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据了解在中国政权更替的年,国立清华大学校委会主任冯友兰,国立河南大学校委会主任方镇中,均是河南南阳人。他们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不愧是故乡南阳的荣耀。 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抗日文将方镇中的遗属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一枚以及慰问金。以表彰方镇中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抗日战争的卓越奉献。同年7月7日,方镇中获得台湾总统马英九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章一枚、抗战胜利纪念章证明书一帧。这就意味着对方镇中投笔从戎、抗日救亡的历史,给予肯定与弘扬。 翻开中国近代史的篇章,回首-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开封战役中,国立河南大学奉命迁往苏州复课。苏州解放前夕,由于国民政府任命的校领导辞职出走台湾,河南大学陷入群龙无首局面。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学生自治会出面联络教授会等团体,多方协商,民主举荐产生了校政维持委员会,方镇中出任主任、主持校政、校务。他临危受命,不负众望,在政局动荡、人心恐慌之际,领导校政维持委员会与余师生员工同舟共济,筹款借粮、稳定大局,99.5%的河大人坚留大陆、等待解放。苏州解放后,方镇中为首的校政维持委员会作国立河大唯一合法机构,接受中共军管会接管,使国立河大在战争后浴火重生。在军管会领导下,方镇中领导该会积极配合军管会管理学校各项校务,成为新中国合法的国立河大第一届校务委员会。年7月,在军管会安排下,方镇中为首的校委会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返回开封,出色地完成了国立河南大学“整建制”回归河南的历史使命。 但是,回归后的国立河南大学命运似乎没有苏州解放时那么壮观和光鲜,站在历史的交接点上,由于当时政治形势极其复杂等等原因,河南第一高等学府——国立河南大学“南迁北返”这段历史,意外地被捏造成跟随国民党“南逃”的莫须有罪名,最终导致了国立河南大学停课、停办、解体,最终校殇。一批国立河南大学元老级先驱人物先后被遣散或因功获罪,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年方镇中教授竟成为失去公职的“解放后留用”的留用人员,饱受沧桑岁月洗礼,年又从开封府被遣返回乡,回到南阳唐河县井楼乡方家寨务农,至年10月19日病逝故土。一代哲人方镇中从此销声匿迹,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注:从今日起,本甲磺酸左氧沙星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