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否可以根治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在以冷兵器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古代,双方征战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实就是攻城拔寨。攻城方一般来说,都会以兵力和攻城器械都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才会发动疯狂的攻城。这样以来,守方虽然占据城池这个屏障的优势,可以在城上以射箭等方式进行反击,但是如果双方兵力差距太大,想守住城池也是非常不容易。因此,杰出的守城之将就显得比攻城之将更为可贵和难得了。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就和各位分享十个人物,他们堪称是中国古代10大守城王,尤其是第1这位,在兵力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孤守一座孤城,被60万大军围攻85天,竟然硬硬撑了下来,等来援军,击败了这60万大军,被誉为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NO.10:史可法——史上最具争议的守扬州。 公元年的4月,清军统帅多铎率领数十万大军围攻扬州。但扬州是一座坚城,城池高大,易守难攻。因此,这本身对于攻方就是硬件挑战。但是当时的攻城兵器也已经很先进,不像以前只有云梯和攻城车之类,此时攻城兵器已经有红衣大炮,这东西攻城效果非常牛,威力大。但是清军方面这个攻城兵器一开始没有运到,所以统帅多铎就没有选择强攻,而是准备劝降。 当然多铎也不是红口白牙没有根据的劝降,根据当时的天下大势,多铎劝降是有理由的:其一是天下大势所趋,清军入关,势如破竹,不管是李自成的起义军还是明军都节节败退,在这种趋势下,南明这个临时组建起来的政府翻盘的几率是非常低的;其二是扬州成了一座孤城,史可法曾经向周边求援,但是没有一支援军赶来救援。 史可法作为镇守扬州的总负责人,他拒绝了多铎的劝降,当然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大概是史可法把忠臣名节看得高过了一切,高过了扬州城中的近百万老百姓和士兵。后世史学家认为史可法以扬州孤城苦守,是愚钝的。虽然其个人忠诚名节令人可敬,但是其造成的后果,却更令人震惊:清军因攻城遇到的顽强抵抗,导致怒火无处消,城破后直接屠城。因此,史可法守扬州,也成了古代史上最具争议的守城战。 NO.9:霍峻——刘备麾下最杰出的守城王。 刘备能够在益州取得胜利,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人物之一就是霍峻。霍峻,字仲邈,是湖北枝江人。原是刘表部将,刘表死后,改投刘备,刘备封霍峻中郎将。公元年,刘备和刘璋闹掰了,刘备要率领大军直扑成都。当时刘备在益州的唯一根据地,即葭萌关。 这葭萌关很重要,是益州和汉中之间的一道门。汉中张鲁对这道门也是垂涎三尺,故此,留下镇守之人那是不但勇武,而且还得有一定的谋略,至少得是沉着冷静、而且还忠诚可靠的人才行。当时刘备从所带将领中选择了霍峻,看来霍峻的整体素质应该不错。刘备在看人和任用这方面还是非常高明的。 不过刘备还干了一件冒险事,那就是刘备霍峻的守城之兵,竟然只有近千人。当然可以理解,因为刘备带来益州的兵力本来就不多,还要带着主要队伍去攻成都。可是,如果葭萌关一旦有失,那不是也很危险吗? 后来的事实也确证了这个危险,因为汉中张鲁和益州刘璋都对葭萌关采取了措施,张鲁采取的是文的,派人去劝降霍峻,但没有成功。可是刘璋可不这么文绉绉了,既然跟刘备闹翻了,那就来武的吧,派遣了两员将领,一个叫扶禁,一个叫向存,这两人带了近两万兵马来攻打葭萌关。 但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扶禁、向存两人围攻了一年,竟然都没攻下葭萌关。这还不算,还在不防备的情况下,被霍峻带兵打败,这向存的头还被霍峻砍了下来。真是不得不佩服霍峻的守城能力,绝对的守城王,当之无愧。 NO.8:曹仁——曹魏被遗忘的守城猛将。 曹仁是曹操麾下的一员超级猛将,但被演义塑造成笨蛋后,导致人们几乎都忽略了他的历史形象。正史上的曹仁应该是文武兼备的,当然此处的“文”并不是说他多有文才,而是指曹仁的军谋能力。曹仁作为元老级别的将领,从曹操起兵就一直追随,功劳无数。在曹仁的一生中,有两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守江陵,战周瑜。曹操在赤壁大战败后,是曹仁前去接应。曹操在回许昌的时候,特意留曹仁镇守南郡,以阻挡周瑜的大军。不过根据曹操的长线计划来看,曹操大约知道南郡是守不住的,或者东吴方面必然要来夺南郡,故此准确来说,曹操留曹仁镇守南郡的目的是耗东吴。不过曹仁完成的还是很出色的,周瑜来攻,还受了箭伤。 另外,曹仁在这期间还展示了一次将军神威。公元年,周瑜带领大军围攻江陵(南郡治所),前锋部队刚到,曹仁方面牛金带壮士出战。结果东吴前锋部队人数众多,好几千人,牛金杀进去就杀不出来,被围困其中,有性命之忧。曹军在城下远看,都非常担心。这时,曹仁披挂上马,单骑冲入敌阵,一阵冲杀,救出牛金。杀出后,看到还有士兵在其中,再次杀进去,击退吴军。长史陈矫叹服道:“将军,真天人也!” 第二个亮点是镇守樊城,战关羽。三国鼎立后,荆州一破为三,魏蜀吴各占一份,樊城作为曹魏方面的前线军事要地,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镇守之人更得忠、勇、谋兼备。曹操留曹仁,镇樊城,恰如刘备留关羽,镇荆州,以及东吴方面在前线要地用周瑜、鲁肃、吕蒙是一个道理。 这个三足鼎立的格局本来很完美,谁最先打破这个格局的游戏规则,那么不是最终的胜者就是最惨的败者,结果关羽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很遗憾,关羽有这个勇气,但是没有这个能力。关羽一攻樊城,虽然声威很强,但曹仁也不是吃素的,守城能力极强,导致关羽攻城没有进展,虽然后来关羽借助天助干掉了于禁的援军,但是继续攻城,依然难以攻破。话说关羽出兵樊城,所带尽是荆州精锐部队,但攻打了一年,都没打下樊城。可见曹仁这守城能力,足以堪称守城王了。 NO.7:文聘——曹魏方面最容易被忽略的守城良将。 文聘这个人经常被忽略,但他的军事才能还是非常不错的。此人原先是刘表的部将,后来投降曹操。在赤壁之败后,荆州破裂,荆州江夏与东吴相连,是门户之地,十分重要,曹操很器重文聘的人品和才干,就把这个门户之地交给文聘镇守。文聘在镇守江夏期间,立了很多功劳,比如牵制关羽,烧毁关羽的物资辎重等等。不过他最瞩目的功劳还要到曹叡执政时期。 公元年的8月,孙权忽然统帅五万大军攻打文聘所驻守的石阳城。孙权此次出兵可能是因为曹魏曹丕刚死不到2个月(曹丕于公元年6月26日驾崩),新皇帝曹叡刚继位,朝局还不稳定。但是孙权如此盘算,却并没有取得胜利。原因不简单,彰显了文聘的军谋才干。 史载当时阴雨不断,城墙有些地方都破了,已经来不及修补,于是文聘就来了个疑兵之计,让士兵和人们都在城中隐藏起来,不让孙吴大军发现。而文聘自己则在中军帐喝酒、睡觉。原因是孙权看到这种情况,必然会认为要么城中有伏兵,要么他们在等援军。于是孙权不敢攻打,最后无奈退兵。 不过《三国志》的记载略有不同,说孙权围攻了20多天,但文聘坚守城池,孙权攻不下,只好退兵。但在孙权退兵之际,文聘却忽然统兵从后面掩杀,导致孙权惨败。 NO.6:朱然——东吴最后的大都督。 江东之地,历来的人才辈出,英杰璀璨,先后出过很多杰出的人物,比如周瑜、鲁肃、吕蒙等。今天我们说这位叫朱然,属于东吴中后期的杰出军事人才,最终官拜左大司马,右军师,地位仅此于东吴第四代杰出军事奇才陆逊。并且,在夷陵之战破刘备,其中两大军事统帅,其中之一便是朱然。不过朱然一生中最光彩的事迹则是发生在公元年。 这一年曹丕派遣曹真、张郃等将领率兵攻打江陵,后来曹丕还亲自来到宛城以援助前线的作战。当时镇守江陵的统帅便是朱然。孙权派去的援军很快被魏军击败,如此以来,江陵城便成了一座被围困的孤城。另外,情况更为危机的是城中士兵许多都患了兵,失去了战斗力,剩余具有战斗力的士兵人数仅为五千人。情况不容乐观,但朱然沉着冷静,激励士气,坚决守城。 魏国方面的大军围攻非常激烈,又是堆起土山,又是挖地道,但朱然毫无惧色,你怎么攻,我就怎么对付。结果魏军的各种攻城方式都没有取得成功。魏军围攻江陵6个月,没有取胜,最终被迫退军。朱然这个守城的能力,也果然令人敬佩。当时朱然因此功,威震一时,被孙权封为当阳侯。 NO.5: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曹魏神将。 作为五子之首,张辽之威名,同样如雷贯耳。不过张辽最名动一时的战功依然当属镇守合肥。在公元年,孙权趁曹操攻打汉中的时候,认为是突破魏国防卫的好时机,于是,兴奋地带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合肥前线,准备攻破这座进入中原的门户之城。 按说,孙权统兵十万,当时合肥守军只有七千人,怎么着也能取胜,甚至有人开了一句玩笑说,就算孙权带着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合肥淹没了。可是话虽然这样说,但孙权并没有胜利。因为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兵不在多,贵在精,将不在多,贵在勇。因此,孙权虽然兵将众多,而合肥虽然兵将寡少,但镇守合肥的三大名将,尤其是张辽,那是一员勇谋兼备之帅才。他出奇制胜,自带八百勇士,重创孙权十万大军的士气,结果孙权不但惨败,而且自己还险被俘获。 合肥守卫战,也因此被载入青史。而孙权因此败,也被民间送了一个绰号,叫孙十万。有人说,实际应该叫损十万。呵呵。 NO.4:臧质——南北朝时期一代名将。 臧质,山东人,长相非常有特点,个头倒也不高,不过六尺七,额头凸起,大龅牙,还是个秃顶。不过这个丑小子,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才略过人,博览群书,又通兵法,而且胸怀宽广,颇有气概,是个丑陋的气质男,靠魅力和能力征服了人们。 臧质一生最辉煌的军事战绩当时守卫盱眙。此战发生在公元年的一月,拓跋焘率领大军攻打盱眙,筑长城以围攻盱眙城,同时还切断了盱眙的水陆交通。拓跋焘给臧质写劝降书,反而遭到臧质的羞辱,拓跋焘恼羞成怒,就命人做了一个铁床,说攻破城池就把臧质绑在这个铁床上。 两人打的嘴官司在史载中也颇有名,不过说再多都是扯淡,一切还得靠实力来证明。所以拓跋焘说归说,他想折磨臧质,还得靠打。因此,拓跋焘率兵猛烈攻城。他们造了一种铁钩车,去钩宋军的城楼。臧质就命人用粗大的绳索在城中把那铁钩车给绑住,导致勾住城楼的铁钩车下不去。到了夜里,宋军则把士兵悄悄放在木桶里,用绳子垂下去,斩断铁钩车上的绳子,然后把敌人的铁钩车退到城里来。 之后,拓跋焘率领士兵继续攻城,臧质则坚守城池。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尤其是攻方,死尸在城墙下堆积如山,快有城高。一连打了一个月,拓跋焘方面损失极其惨重,但是攻城却没有取得胜利。后魏军士兵又患了疫病,加上宋军的援军也赶来了,拓跋焘被迫撤退。 NO.3:王坚——南宋杰出的抗蒙名将,一战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王坚,河南南阳邓州彭桥人,作战勇猛,功劳卓著。他一生最精彩的战绩是镇守合州,在这里,他打出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一战。 宋宝祐六年12月,成吉思汗的孙子,著名的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精锐大军攻打合州。当时号称十万,但是史载中实则只有四万,不过都是蒙古精兵。合州地区的负责人王坚,组织军民共同抗蒙。蒙哥一开始率兵猛攻,但是没有取得成功。之后,蒙古军并没有退却,还是连续不断猛攻,王坚则始终坚守。到了第二年的7月,蒙古军的老板蒙哥竟然被王坚军射出的飞丸打中,蒙哥竟然不治而亡。这支蒙古军一时群龙无首,加上蒙古内部出现了继承人的纷争,纷纷撤军。合州之围遂解除。 不过合州守卫战不但是延续了南宋的命脉,甚至在世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史书对这次战役的评价为:“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因此,王坚在合州的胜利,不仅改变了南宋历史,还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 NO.2:韦孝宽。 韦孝宽,祖籍京兆杜陵,胸中有万册经书,满腹有军事才能。一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是当时非常杰出的战略家和军事家。他一生创造了奇迹,立下了很多功劳,先后官拜大司空、上柱国等。在他一生立,最杰出的守城战,当属镇守玉璧。 公元年,东魏权臣高欢率领大军围攻玉璧。当时玉璧的负责人就是韦孝宽。韦孝宽采取坚守策略固守城池。一开始,高欢远离城池驻扎数十里的营寨,引诱玉璧韦孝宽出城,但韦孝宽看破高欢计谋,拒守不出。高欢见没效果,就率领大军日夜攻城,战斗非常惨烈。高欢在城外修筑土山,以高于玉璧城墙,继而进攻,但韦孝宽则在城中也以木材继续修筑城墙,使得土山始终低于城墙。 高欢见高处行不通,就来地下寻找突破口,让士兵连夜挖地道,韦孝宽就令士兵悄悄堵截敌军的地道,同时,在地道周围埋伏伏兵,等敌军进入,便斩杀一支。然后又在地道里堆积木材,等敌军开始进入地道进行埋伏后,他就令士兵把木材点燃,借助风势,以烟火把敌军晕出地道。 高欢率兵攻城长达50日,用尽攻城战术,战死士兵7万之众,但是没有取得胜利,高欢被迫撤军。 NO.1:朱文正——朱元璋亲属集团最强的名将。 朱元璋的哥哥叫朱兴隆,朱兴隆在很早就死了,他有一个儿子叫朱文正。朱文正在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就和母亲一起投奔朱元璋。从此之后,朱文正是鞍前马后,追随朱元璋四处征战。不过这朱文正天生就是一块打仗的好材料,作战勇猛,而且是能征善战,立下了许多战功,最著名的一战,可以说是决定朱元璋和对手陈友谅的成败之战——这一战成就了朱元璋的帝业,即洪都之战。 公元年,实力强于朱元璋的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攻打洪都,洪都是当时朱元璋的老窝,或者叫根据地。负责镇守洪都的总指挥就是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子。另外洪都的守军约为4万人。就算洪都易守难攻,在4万对60万的悬殊对比情况下,胜算的可能性也是很渺茫的。但是朱文正打破了这个渺茫,被60万大军疯狂围攻85天,却以冷静坚守、沉着指挥、勇敢作战,取得了最终胜利。这个成绩还是非常惊人的,被誉为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城池守卫战之典范。 结语:总的来看这中国古代10大守城王,除了第10史可法的守城以失败告终以个人名节胜利外,其它9人都是以镇守城池取得胜利为结果,尤其是第3还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不过论战绩,还要属第1的朱文正,他被60万大军围攻85天,这是一个奇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anyangshizx.com/nysxw/80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