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www.sjqbdf.com/
“我现在养了三百多只羊,扩种十几亩地,从兜里最穷时候只有几块钱到现在年收入十几万,不愁吃不愁穿,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向军一边指着自家院子里的羊圈,一边自豪地说。

  

47岁的向军是家住卧龙区陆营镇大西营村的脱贫户,他是一个地道的湖北人,年轻时在外务工结识了来自河南的妻子,从此便跟随妻子来到了南阳。

  起初,向军凭着自己在外打拼的经验,做起了一些小生意,家里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现实的无情几乎击垮了这个湖北汉子,妻子因病下肢瘫痪,四处奔波看病花光了家里几十万元的积蓄,岳父岳母也因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此时的他还有2个正在上学的孩子,6口人住在只有3间的旧瓦房里,一家人生活捉襟见肘,这些重担都压在向军一人身上。为了照顾家人,他无法外出打工,家里也几乎没了收入来源,生活基本靠赊账,连解决温饱都是难题,更别提看病买药。他孤立无援,一天天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向军说:“以前我在这里无依无靠,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帮扶干部们每天都来开导我、鼓励我,他们的关心给我带来了信心和勇气,我不再孤独,觉得日子开始有盼头了。”年,向军一家被识别为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来医院的帮扶干部成了他家的常客,一次次入户走访、探望、谈心,打开了他的心结,为了帮他解决家人看病的难题,医院为他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各种精准扶贫政策的接踵而至,让向军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医院副院长、帮扶人樊斌得知向军以前有过养殖经历,鼓励他重操旧业,为了打消向军的经济顾虑,还帮他申请了到户增收,采购了6只羊苗,盖了简单的羊圈,自此,向军开始当起了“羊倌”。原来就有一定养殖经验的向军凭着一股“肯吃苦”的钻劲,白天花很长时间和羊群待在一起,晚上借着老房子里微弱的灯光看书学习养羊技术,他还积极参加镇上组织的养殖技能培训,养羊事业逐渐发展起来。生活有了方向,向军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干劲十足。   为了搞好养殖,向军付出了超常的努力,一家人都干不了活,他便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农活,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谈起向军的情况时,大西营村村支书刘建立说:“他脑子灵活,很有干劲,经常见到他起早贪黑地忙碌,还要照顾家人,自己累得又瘦又黑,但是他从不喊苦。”      在向军的精心饲养下,羊群不断壮大,羊圈干净整洁,连异味都少有,他经过不断地摸索,研究了一套“独家”的养殖方法,养出来的羊保证了绿色品质。他的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不但可以独立为羊群治病,还能接生小羊。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附近闻名的养殖专家,很多养殖户经常登门向他请教,有的甚至邀请他亲自指导。   辛勤没有白费,向军又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把原来简单的羊圈扩建成几百平方的养殖大棚,并采购饲料加工设备,养殖规模一下子从6只扩大到现在的多只,今年预计卖羊收入可达12万余元。他还扩种了十几亩的地,每年都可以增收近两万元,勤劳的他成了邻里的致富榜样。   从昔日的贫困户,到现在的养羊大户,向军成功完成了生活的“逆袭”。他说:“有那么多扶贫干部关心我,让我发展养殖没有后顾之忧,我一定要好好干,脱贫不是生活的终点,致富才是。”      如今,向军家盖起了楼房,女儿大学毕业,有了工作也嫁了人,小儿子学习成绩优异,妻子跟着女儿学做微商,虽然站不起来却干劲十足,全家人一扫过去的阴霾,充满了生活的希望,家里顺利脱贫,被评为大西营村的“脱贫之星”,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医院院委委员、帮扶人徐全晓表示,“向军不但踏实能干,还懂得知恩图报,让人觉得帮扶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现在他的人生有了新的规划,他还决定帮助其他经历过苦日子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精准扶贫激发了向军的内生动力,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靠着勤劳的双手,向军不但自身脱了贫,更为其他贫困户树立了榜样。说起下一步的打算,向军得意地说,他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把养羊事业做得再大些,成立合作社,邀请更多贫困户加入进来,带动大家共同脱贫奔小康。

来源:今日卧龙

作者丨蒋励闫帅

编辑丨吴玉影

责任编辑丨朱霖

医院

急诊急救电话

(24小时)

(8:00—12:00,14:30—17:30)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anyangshizx.com/nysrk/5940.html
------分隔线----------------------------